材料类实习报告

时间:2023-10-22 00:26:57
关于材料类实习报告合集五篇

关于材料类实习报告合集五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材料类实习报告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材料类实习报告 篇1

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本科培养专业进行了调整,其中,将过去的铸造、锻压、焊接3个专业合并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专业面宽、适应性强的材料热加工方面的人才。旧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新专业的需求。所以自1999年按新专业招生以来,便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制订和修改,但在教学实施和毕业生就业中暴露了一些问题。本课题便是针对这些问题,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

1、根据市场需求划分专业方向

从就业情况来看,长期以来,热加工行业从我校招的毕业生一直以铸造、焊接、锻压为各对口专业,所以近年来,用人单位仍以此旧专业名称招收毕业生。加之企业在生产中分工较细,他们都希望有各个专业特长的人才,在短期内便可胜任一方面的技术工作。由此看来,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大专业制定一套新计划而完全取消过去的专业方向是不合适的。但专业方向如何设置仍需慎重。为此我们分析了近几年河北省对本专业的需求,连年来省内各中小企业对铸造、焊接方向的人才需求较多,尤其我国加人WTO后,铸件出口量逐渐增多,优质高效的要求使他们对此方面的人才需求随之增强。 ……此处隐藏8158个字……始前商讨出一个统一的试验标准,而且试验室的集料也应该在室内存放而不是室外。

像我们组这样在搅拌后调整原料用量所得出的结果已经是很不精确的了,尽管我们组尽量保证了水灰比不变,但由于细集料含水量的问题,我们的结果肯定是比较浪费水泥的。我们知道单位水泥用量的大小直接决定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及工程成本。

在设计配合比前我们应该熟悉相关的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规程。试验前检验水泥的技术指标,掌握试验用水泥的特性是很有必要的。

水泥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混凝土的强度、长期性、耐久性是水泥遇水硬化后完成的,所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坚持检验水泥的各项技术指标。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该注重经济效益。这点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设计配合比时相当重要。而且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经过研究发现,水灰比相同,水泥用量达到一定数量时,混凝土的强度并未随着水泥用量增加而增大,甚至有下降趋势,只是混凝土的工作性有明显改善。

水泥用量增加而强度却有下降趋势,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单位水泥用量增加致使整个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变大,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的细微裂缝增多,使混凝土的抗破坏能力下降;

○2水灰比相同,随着单位水泥用量增加,单位用水量也增加,据有关研究表明,混凝土中的自由水会在粗、细集料结合处形成水囊,在混凝土硬化后变成了空隙,致使混凝土内部空隙增多;

○3单位水泥用量增加,使富余的水泥浆增多、在除了填充粗、细集料的空隙后,部分富余水泥浆便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条水泥浆带,这部分的水泥浆带由于没有粗集料的机械咬合作用,使其成了混凝土制件的薄弱部分,降低了混凝土的整体抗破坏能力。

《关于材料类实习报告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